电气工程学院“赤子红岩”团队前往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实地考察、走访调研,深入学习红岩精神,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操、革命气节和优良作风,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校园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红岩”团队与重庆大学校史宣讲团的师生合作,面向重庆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红岩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红岩队的同学们担任活动总策划、讲解员和志愿者等多种工作,赢得附小师生的一致好评,并与附小达成长期合作。活动采用走入课堂、迎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 校园活动
公共管理学院“吃水不忘挖井人”团队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实地了解和感受革命烈士们英勇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故事,体会革命先烈们留下的红岩精神。团队在美瑞嘉年颐养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活动,探望退伍老兵,进一步追寻红色历史印记,聆听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 校园活动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千里一人”团队实地参观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桂馆和周公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以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积极参与《沁园春·雪》诗歌朗诵比赛,学思践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校园活动
土木工程学院“闪闪红星在我”红岩实践队以“讲好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为主题,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周公馆进行实地参观,开展场景式、浸润式实践学习,同时通过采访馆内游客、派发宣传页等方式,进一步传播红岩精神。成员们将更加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 校园活动
生物工程学院“铭心聚力”团队围绕“讲好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主题开展红岩实践活动。成员为社区老人开设了智慧助老公开课,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网络世界;慰问康复中心的小朋友,协助老师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前往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 校园活动
法学院“红色筑梦”团队以“讲好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为初心,依托重庆红岩特色红色资源,通过考察红岩文化实践基地等活动,采取“线下录制+视频宣讲+线上传播”的“云”宣讲模式,引导广大群众学习了解红岩先烈事迹,理解红岩革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 校园活动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博硕红岩先锋”团队以“讲好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的主题,通过调研学院“聂荣臻班级”相关资料、实地参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采访首届“聂荣臻班”辅导员等形式,缅怀聂荣臻元帅,深刻感悟红岩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实际行动做到“传承红岩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 校园活动
法学院“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团队31名成员深入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崇贤社区、沙坪坝街道南友村社区、沙坪坝街道新华村社区等基层开展社区专题普法、法律援助进家门、法律援助值班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工作,践行红岩精神,努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 校园活动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红岩行”团队以“讲好英雄故事,感悟红岩精神”为主题在重庆大学、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彰小学等地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红岩精神录制红岩党课视频2期,创办“重大红岩行团队”公众号,制作重庆市红色基地说明书1份,累计发放问卷80余份,实践成效累计辐射1000余人。通过多元丰富的活动形式将红岩精神传播到更广更深的地方,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青春力量。
/ 校园活动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战‘疫’,功成有我”团队以土木学院暖通专业为主体,联合建筑学院和经管学院组成8人实践团。实地调研疫情防控期间重庆市建筑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对空调运维团队进行正确指导和建议,降低新冠病毒经空调系统传播扩散的风险。同时实践团成员积极与沙坪坝区疾控中心进行线上政策访谈,邀请专业导师线下授课,学习行业专家主题讲堂。
/ 校园活动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红岩实践”团队开展了“疫情期间,温暖相伴”关爱独居老人实践活动。“红岩实践”团队探访了沙正街社区最典型的10户独居老人,为老人们传递了温暖,也为基层社区服务工作献出了经管学子的一份力,展现“寅初经管”特色。实践团的成员们在交流中着重向独居老人宣传了防疫的重要性,普及日常防疫知识,送去防疫物资,帮助老人们顺利度过疫情防控期。
/ 其它
“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重庆市武隆区堰塘村与武隆城区和仙女山景区相隔十余公里,3年前这里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最近,村里留守老人的健康检测问题又让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明犯起了难。
7月4日,重庆大学“寻访美丽乡村,对话多彩武隆”实践队走进武隆堰塘村,就当地“医院远”“就医难”问题展开实地调研。据杨晓明书记介绍,武隆堰塘村有大量留守老人,老年群体随着自身生理机能退化对健康问题重视度提高,但囿于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难以实现重大疾病就近就医。“如果想检测心电信号的话,需要坐四十来分钟的车到市区医院。” 一位堰塘村村民说道,“去趟武隆县城很麻烦,每次还要花不少钱,没啥严重的病我们都不往医院跑。”
/ 校园活动
在一片葵花田里,吹拂过徐徐夏风;从浸水的竹篮里,咬住一尾芦根的清凉。这个叫大麦地的地方,安静而美丽。《青铜葵花》的故事也在此展开。一个特别的机缘,城市姑娘葵花与乡村哑巴男孩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一起经历着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从此只能常常遥遥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这是一部运用童年视角,叙写乡村记忆的小说。小说承载了曹文轩一贯对于诗性浪漫的追求,使读者在充满诗意的笔触下重回旧时江南,感受铺面而来的氤氲水汽与无处不在的乡情乡思。作为一部长篇儿童小说,它深挖苦难背后的美感,以诗般的笔调叙写童趣、童真,也用厚重的笔力挖掘出人性的永恒闪光。而文章的主题就像是一颗被精心打磨的多面宝石,站在不同的切面,读者可以欣赏到它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从大麦地每个人的身上去寻找类似的特性,那或许便是孤独。“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当一个人在荒野中吞咽寂寞的时候,他或许能勉强忍受孤独;但当他身处人群之中却依然孑然独行时,孤独就变得难以承受起来。正如艾米莉狄金森于诗中所述,“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我也许会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而作为从城市来到农村的葵花,虽是处在充满着童真的年龄,也因为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与紧随其后给予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而在心里无可避免地感到孤独。而哥哥青铜也因为一直渴望的“上学梦”常常感到孤独。用作者的话概括,这便是“小孩独属小孩的孤独”。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童真会随着岁月而褪去,就像大麦地的其他人,他们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孤独时刻,要独自面对与承受那些苦难的岁月。
或许大麦地里的每个人各有各的孤独,但是这一家人,在动荡的岁月里依旧紧紧抱住彼此。葵花一家人的故事,虽时常有忧愁,会为生活所累,也常被孤独所羁绊,但这些苦痛最终都能被独属于亲情的融融暖意驱散。家人用心呵护小葵花的成长,葵花也用一颗感恩和童真的心来呼应这一份呵护,整本书都缓缓流淌着亲情与爱的协奏曲,感动着你我。青铜身上有着纯真稚子最美好的品格,虽然行事方式带着小孩子的冲动,但是却能在他身上深刻地体会何谓赤子之心。青铜心底一直怀揣着一个读书上学的梦想,面对自己心底深处扎根许久的梦想,青铜何尝不想抓住机会去圆梦呢,但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妹妹丧失上学的机会,所以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妹妹。或许一个人是孤独的,但是在散发着无比温暖,无比炽热光芒的家人身边,在这一家人给予的温情与爱意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勃发的生命力与紧紧相依的希望。
看着书中亲人之间的爱意,或许我们会不由地扪心自问:那幼时岁月里贪吃的糖果,是谁信手拈来?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又是谁精心烧制?我们或许都会习惯性忽视那些稀松平常,可这些,却都是亲人赋予的爱的明证。这份情,盈盈如星,却也灼灼如火,盛放在我们的人生中,绵长而隽永。
/ 校园活动
毕业总在夏天
于是有的记忆也停留在盛夏
气球悠悠地
触向天空
于是海面荡开层层涟漪
云在海里游泳
我们在天边漫步
阳光正好
年华缓慢流淌
像一首梵婀玲名曲
我们依偎在一起
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
/ 校园风光
他明白
夏日的柔荑在
万物烟火中的三三两两点点
恰是落日余晖的眸子
唤起归家狸奴的驻足
抬爪
将眷恋缱绻于莲花等待绽颜的霎那
为将夏日的余晖拉长
你把等待拾起 于荷莲中
轻嗅余光
/ 校园活动
斜阳抹在朱唇
花骨朵儿点缀了罗裙
叶瓣儿跌落在耳骨的位置
微风沙沙作响
逗趣着痴笑的粉色少女
午后四时二十九分
乌发在清风中飘扬
急不可待的踢踏声回荡在台阶处
校际大巴缓缓驶入
按耐二十四公里 四十五分钟
满心期待着
扑通扑通的相遇
可否造一个华丽的余晖
/ 校园风光
线杆勾勒出白云模样
一瓶柠檬味的汽水
一片红瓤的西瓜
我的夏天
便是躺在草地
猜想蝴蝶
是否曾落在路边
那朵不起眼的白色小花上
你的眼
如那慵懒的猫儿一般
醺醉且浪漫
但又是否曾停留于我的身旁
/ 校园活动
跨过昏昏欲睡的夏日
跨过午后到黄昏的距离
跨过斑驳的树影和温热的空气
好想表露一丝心迹
可又无从下笔
夏日的碎片被埋藏在湖水里
我在岸边
等风也等你
/ 校园风光
夏日迟迟,黄昏清澈
落日藏在树中
听风声亲吻云朵
轻盈的脚步踩碎了午后的阳光
指尖的旋律从儿时悠扬起
请让我在这旧时光里
再舞一曲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