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物志——林华宝:人物生平

  阅读数    382
重大人物志
关联到专题
重大人物志
创作日期
2022-04-29
资源描述

早年经历

林华宝,1931年5月29日生于上海。父亲曾是中学教师、校长,后在一家教会书店任职员。母亲小时候是莆田黄石育善堂的孤儿,后为家庭妇女。1937年,全家从上海迁至重庆。兄弟姐妹8人,林华宝排行第六。有一个哥哥在抗战期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林华宝的童年和学生时代,靠父亲的微薄薪金维持一家生活,家境贫寒,生活困难。靠亲友接济和兄姐负担,完成小学到中学的学业。林华宝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习惯。

他就读的重庆南开中学,这是一所管理严格、师资力量雄厚、学风好的学校。他在这所学校无论是学业还是思想品德、身体锻炼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数、理学习方面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950年9月,林华宝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2 年转入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结构专业二年级继续学习。

1956年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始学习和研究航空结构力学理论。很幸运,刚参加工作的林华宝,就有机会接触钱学森、郭永怀、郑哲敏这些著名的科学家。当时常有苏联科学家来访问、讲学,林华宝作为俄文翻译,在工作中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他们的高尚为人和 严谨治学精神,使他受益匪浅。林华宝勤奋好学,不断深入航天工程的各个领域。深入工程实际,组织解决了多个返回式卫星的工程技术问题。

他潜心研究学问与技术,无论是用俄文进行学术交流,还是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都表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多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论文和专著。他待人热情诚恳,平易近人,淡泊人生,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和工程技术人员打成一片,有事和大家商量,做大家的知心朋友。

1956年8月,林华宝从苏联学成回国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即在钱学森、程世佑等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步人中国的空间事业。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因陋就简,在修理车间利用废旧压床改装为静力试验设备,进行T7系列探空火箭的力学试验。

工作经历

1931年5月29日 生于上海。

1950~1952年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

1949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林华宝同志1949年9月至1950年8月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

1956年7月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1958年11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任研究室副主任。

1958~1965年 七机部八院(后航天部508所)任室副主任、副所长、返回式卫星回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早期从事探空火箭结构研制。1970年起从事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6月后任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摄影定位卫星和新型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8年后主持新型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

1988年至现在 航天部(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常委,研究员,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返回式卫星系列首席专家,返回式卫星工程总师。

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第六完成人。返回式摄影定位卫星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第一完成人。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资源详情

重大人物志——林华宝:人物生平-1

  • 重大人物志——林华宝:人物生平-1

版权声明:如有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妥善处理。
zoom in zoom out

    授权申请

    申请用途

    申请用途 不能为空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不能为空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不能为空

    是否商用

    是否商用 不能为空

    1、获得授权可以下载无水印高清格式。
    2、申请“个人学习”和“教学科研”用途不可商用,申请“传媒印刷”用途需由管理员审批通过。
    举报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