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记事》: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

  阅读数    86
战疫特藏
关联到专题
战疫特藏
纪事范围
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
关键词
百姓百态,疫情
创作日期
2020-04-16
资源描述

“面对大灾难般的疫情,作为一个画画的人应该将个人与现实勾连进历史的叙事之中,以体现自身的历史责任。”画家、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这样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在几天前,上海历史博物馆收到一份珍贵的捐赠品——肖谷将历时1个多月创作的31幅白描速写《疫情记事》,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这组作品也为将来了解抗疫这幅宏大图景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视角。

2020年的冬春之际,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经历了“宅家”、“停摆”到“走出家门”进而“复工复产”,再到商店逐步恢复人气,戴着口罩的市民正乐观地投入社会生活这一人生难忘的时刻。肖谷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及时捕捉到了这种日常生活变化中的艺术切入口,他连续创作出31幅白描速写作品,冠以《疫情记事》。

肖谷认为,当下的美术作品内容的关注和表达方式多是“展览性”的“重”、“大”、“全”。而以小见大、平视百姓视角、反映日常平凡生活小事为主题的作品偏少。《疫情记事》中,肖谷以平凡人的视角打量平凡的生活,以朴素大方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个特殊春天里上海百姓的日常故事。

肖谷说:“画画是一件表达情感的事,要直面生活,要真挚地呈现传递情感的感染力。画面必须呈现:人物的鲜度、生命的温度、情感的浓度,这样的作品才能与观者产生心灵对话。”在他看来,艺术的“真”不是、不一定是、不完全是生活的“真”,而没有来源于现实真生活的心灵感受的“真”,则一定是无力的、软弱的、假情假意的和矫情的。

“真”不等于画中人物的“完美”。《疫情记事》中,肖谷以普通人的视角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在疫情期间平民百姓鲜活的生活方式与个性。画中的这些平凡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朋友跟肖谷建议,为什么不把人物画得漂亮些?肖谷直言:“人物不完美,才是鲜活生活。反映平凡生活,就是要反映老百姓本来的生活状态和在疫情面前,百姓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和政府面对疫情时强有力处置能力的信念,这是记录历史的态度。”

速写和白描记录上海市井社会的面貌,是海派绘画所擅长的传统。海派画家中白描高手辈出,从吴友如、张乐平到贺友直,都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用白描手法描写上海市井生活的艺术大师。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用精彩的线条印刻了上海的百姓世相,形象再现了上海各个时期的城市景观。

循着这条海派艺术的文脉,肖谷走得坚定而充实。《疫情记事》用具有浓郁海派艺术风情的白描手法,特别适合表现海派平民那种乐观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心有余悸”的人们看了这些作品,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更会对以往平凡幸福的日常生活产生别样的滋味。在肖谷看来,再艰难的疫情也可以笑对,这座城市乐观坚强的精神面貌,是留给未来的财富。

了解画家肖谷的观众,熟悉他人物速写的爱好。从2016年开始,他画了200多张以轨道交通为窗口的《地铁速写》系列,这个系列也成为观察记录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表情和生机勃勃的都市万花筒。这些“热气腾腾”的画面,为人们在未来回眸预备了真实的切片,把21世纪初上海都市的众生相收入了“时间胶囊”。

最初,肖谷以“日记”的方式在微信上发表《疫情日记》,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社会关注,也被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相中”。肖谷知道后,当即答应将这套记录了抗疫特殊时期的上海市民生活作品,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31幅作品在“观缘文化”和“上海印物所”的帮助下,都穿上了精美的“外衣”,装入了漂亮的画盒,然后体体面面地交到了上海历史博物馆裘争平副馆长的手上。

资源详情

《疫情记事》: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1

《疫情记事》: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2

  • 《疫情记事》: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1

  • 《疫情记事》:留存特殊时期的百姓百态-2

版权声明:如有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做妥善处理。
zoom in zoom out

    授权申请

    申请用途

    申请用途 不能为空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不能为空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不能为空

    是否商用

    是否商用 不能为空

    1、获得授权可以下载无水印高清格式。
    2、申请“个人学习”和“教学科研”用途不可商用,申请“传媒印刷”用途需由管理员审批通过。
    举报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